溫度日記
Hearty Journal

10月9日 就是些想法的記錄
想起了一個月前看了一本書——告白。 不是"我喜歡你"那種告白,它是本人性心理描寫深刻,又蘊含許多道理和議題探討的書。 說正向? 它一點也不正向,從它的劇情走向就知道了,老師的女兒被學生害死,而由於律法保護兒童,較輕的刑法無法真正處罰犯人,還可能被未成年人誤解為肆意妄為的保護傘,老師為了令犯人學到教訓,決定動用私刑...... 當然,劇情遠比大綱精彩得多,但這本書的心得,我當作暑假作業交出去了 (笑,不想再打一次,所以跳過。 總之,我興高采烈地跟媽媽分享收獲,她只是皺了皺眉,說了句"你怎麼會看這種書"。 看來我的口味不是遺傳自我媽的基因 ( ̄▽ ̄)~*。 這種有些黑暗的書,的確不像是個小女生會喜愛的 (? 但我超愛。 從小我便喜歡思考人生,才四、五歲就在探討人生的意義、什麼是人性,或許某方面來說,這是好奇心和興趣所在吧。 有句話說: "人的天職在於探索真理",雖然想得更多不一定是好事,有這樣天賦和機緣的人,不一定能被理解接受,也不一定能思考透徹而解開心結。 在我看來,其實許多聰明的心理疾病的患者,反倒注意到了許多人沒想過的事,並且抓住它、細細咀嚼了它。 這其中滋味是極為深刻的,或許沒有經歷過的人,無法當下立刻理解吧。 有時是認知沒跟上的問題,一旦跟上了,或許同理心也能隨之擺到正確的位置吧。 某些"我認為你需要"而擅自"幫助"人們的人,反倒造成了反效果。 例如跟憂鬱症的人說: "你發生了什麼傷心的事或創傷嗎? 不要難過啦。"結果卻惹怒他。 但要真正理解"當事者認為自己需要"的東西,也是件很難的事吧,人們不一定有足夠的時間了解一個人,知道"人們的行為與情緒,許多都有其合理性"。 人心極其複雜,有時根本還沒察覺,他人已經討厭了你,或你早在無形間造成了傷害。 聽過一個例子。 一個家庭,老婦臥病在床,中年男子中度智障,而家庭中的年輕女孩為照顧家庭、養家糊口,費盡了心力,花了她大半時間,無暇顧及學業及打理自身,被視為問題學生。 而社工聞此事,來到她家了解情況,對一家三口分別進行了安置。 結果這三人,相繼憂鬱致死、自殺,最終沒任何一人獲得幸福。 幫助他人本是好意,處置方式也是"正確"的,但最終造成了悲劇,也對社工造成一定創傷。 "強行分開一家三口,唯一的中心和支柱沒了... 我生命的意義還剩什麼? "當事人的內心獨白,若是早些被發現,是不是一切都能不一樣? 我認為,為了天性的同理心,想關心或幫助別人,即使只是種自我滿足,也沒有錯,錯的往往是缺乏了解,以為"我覺得你需要"等於"當事人覺得自己需要"。 以前我曾想過: "本來就沒有任何人能了解自己,因為就連自己也不一定搞得懂自己。 "沒有任何一人,有完全相同的人生經歷,所以想法必定有所異同。 想被人了解,而吐露心聲,也是要付出一定風險的。 缺乏認識而造成的誤解與質疑,更是被許多人所害怕。 但很矛盾,你不說,大家只能玩猜猜樂,連深入了解的機會都沒有,練習勇敢的吐露心聲,也是有利於建立深刻情感連結和兼伴的。 "不要怕,說出來,為了找到知己,我這一賭,輸得起。 "我是這麼鼓勵自己的。有句歌詞"失戀不是失敗,失敗是失去愛的能耐",我必須始終相信,對的人,會在對的時間點出現,而錯誤的人,不過是個小插曲。 "害怕受傷而不敢付出",是人人都感受過的,有時我會想,當人們真心付出,其實也能感到快樂,例如喜歡一個人,不間斷的"喜歡"的想法,也是一種潛意識上的付出,而人腦會在此時,分泌讓自己快樂的激素,令自身越發欲罷不能,簡而言之,人們喜歡那個"喜歡他人"的自己。 當下若有所顧慮,反倒錯過了許多"快樂的機會"。 以此想法來說,只要在自身合理的範圍下,就盡量付出吧。 另一方面,所謂的了解,不過是人們本性的同理心罷了,所有的了解都是"試著"設身處地,這是可以做到的,這也是人們渴望被了解的最大限度。 同理心是絕對重要的,你相信一個人能完全無所求的幫助一個人嗎? 我相信,這就是同理心,這就是天性。 謝謝那些,即使素未謀面,甚至可能被受幫助的人嫌棄或厭惡,依然勇敢地,小心翼翼的伸出援手的每個人。 而人們若能在擅自定奪與評論前,更多加了解,這世上也會有更多包容,且更多悲劇減少吧。

溫度日記 Hearty 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