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s tiranías fomentan la estupidez.
專橫引致愚蠢。
趕不到巴士。在地鐵開十寸電子書又太誇張,只好打打日記,看看西語。
一、進修
我的進修紀錄是空的。
其實每天都在看書或聽書,還有鋼琴舞蹈,都是時間,就是不喜歡官方課程(中文和歷史都可以,上年有報,今年時間少,很多都沒有zoom)。
MA早讀了,關乎學科,是通識科。內容都忘卻了很多,而我覺得真正的學習,並不囿於一張沙紙。
現實地說,在中學界,認可公開試多於碩士,除非讀MPhil。
如要我讀,我寧願去考西史DSE,摘兩顆星比讀MA更有性價比。
二、Alive!
是日用腦過度,現在才有時間坐下來整理思緒。
把事件從早到晚串連起吧。
最早發生令我難以忘懷的事情,是被家長讚。其實這位家長有點當我是朋友,私下叫我「喵喵」,是她自己想到的這樣稱呼我(稱呼見關係是真的)。她在門口說我瘦了好看,我說了句謝謝。我應該是在很多女性的審美標準內?哈。
中學時期,有位女同學甲尾隨另一位女同學乙,說她很漂亮,因為乙又高又瘦 😂後來這位又高又瘦的女同學乙,跟我熟絡了。
看周國平的作品來腦輕鬆(於我,周的作品已是輕鬆小品,其實他的作品是高考每年必考的,對中學生來說不易)。其中說到人要自圓自足,方能圓滿自己的心靈,實在同意。任何一個人都非完美,各人亦有自己的負擔,難以完全靠他人來填補自己的空虛。
我跟中學生說,看你像我一樣偏好議論性質的文章,我批准你每天閱讀周國平的作品吧!反正逼你看記敍抒情文,你會睡着。
他會心一笑。
早上某校長提及短視頻會極快地轉移學生的注意力,不利於深度思考。其實這看法我早跟學生分享過,看太多IG短視頻,是真的會變蠢。
今天給中學生看的中四淺卷,是一個伏。它選材已經不淺,要在很零碎的片段中,有足夠的敏感和思考,才能提取文章深意。此外,它的問題設定亦不容易。我習慣不看答案,自己先理解一次,再和他一起對答案,亦會對答案提出質疑,參考考試局往常的判斷,再下定論。這培養了我求真的態度,我錯了不要緊,最重要的是他學到最正確的知識。
培養深度思考,揚棄短視頻,提起筆桿,思考並記錄。
突然收到鼓勵(見圖),今天的第二個。我喜歡的事物,希望學生都喜歡。就算沒人看到,我都願意做。
這是passion。
三、呃自己
這星期我每日打卡簽到拿星星,但忙得沒練琴。
今天開練,手指都疼。然後發現一天不練,都會即時彈錯音。
聖誕前目標是一次過沒有錯音地彈完四首,所以閉關做。老師說以我進度應該來不及聖誕考,我還未準備好。
看看怎樣吧,聖誕練熟,最遲復活節考,成績要等一個月,應該5月尾才可以用了。
彈琴是實務,它不像讀書般腦子愈用愈靈光,工作忙,加上成人的手指始終不及小孩就開始學,所以應該不能像考樂理般無師自通,十多天輕取merit,我估計最多及格。
有就算了,當多一個條件寫在履歷上,反正目標只是方便學校搭棵蔥,而非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