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度日記
Hearty Journal

5月 29日 南昌红谷滩事件
南昌红谷滩杀人事件 距离这件事在网上受到多方关注已经三天,舆论全面发酵,持各种观点的人们不断争论,这起事件所吸引到的目光,以及它所映射出的问题早已偏离了原先的方向。因而在此我将自己对于近日所看到的各方观点的想法记录如下。 毫无争议的,本事件为一起无差别杀人事件。但它又区别于传统的无差别杀人,因为它在无差别基础上又有性别的选择——这也是网上从事件引发关注至现在出现各种争议的主要原因。最初主流舆论导向将视线聚焦于受害者性别上,也因而造成了之后许多言论开始质疑此事件是否应当引向性别对立,以及舆论是否夸大其实的情况。 舆论应当或者说有权利在这起案件上大做文章并将话题引向性别对立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平权意识原来越普及的当下,性别对立显然不是正确之举。性别二元化的当今,激化性别矛盾,加深男女双方敌视情绪,并不是在促进平权,也并不是在促进女性权利意识的觉醒。平权意识的普及与根植,并不单单是对某一部分人,而是所有人。彼此的理解,彼此的尊重,才是真正的平权,才能改变女性被物化被塑造的现状。 这起悲剧的发生,另一方面展现的是教育的缺陷。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失败教育,这些被重复了无数遍的重要板块,显然并没有完完全全做到实处。第三个问题在于,中国法律是否对于犯罪行为的惩罚力度还有所欠缺,因而无法起到良好的威慑作用呢? 最后,大众视线聚焦于受害者性别是否合理呢?我觉得完全合理。昨天知乎上关于这起案件的问题下一条高赞回答说,在类似的恶性案件中,男性受害的几率约为女性受害的2.5倍,因而对于因该起有性别选择的无差别杀人案件而带来的女性安全状况的担忧实际上是无意义的,是舆论煽动的典型。这种观点我无法赞同。女性的恐慌是多余且无意义的吗?并不。近三年,各类女性受害的案件刺痛着人们的神经,但当这些案件暴露在大众面前时,多的是对受害者恶意的揣测。即便无辜,也要造谣她们的品性,靠着自己的想象将她们的悲惨遭遇定义为活该。问题已经很显然了:女性被物化的同时,还要承担各种来自他人的恶意。女性在体力悬殊情况下,遇到这类恶性案件时反抗成功的几率有多大?我不知道。我也不知道在那篇高赞回答里的数据中煤气恶性案件的具体情形是如何。但是在被恶意揣测的所有条件都未满足的红谷滩杀人事件中,广大女性合理表达恐慌与无力完全是正常且合理的。这种诉求也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人们重视上述提到的教育以及体制问题。 以上个人观点,胡思乱想,语句不通,仅此而已。

溫度日記 Hearty Journal